2013年12月19日,随着双模式盾构机巨大的刀盘徐徐转动,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一台并联式双模盾构机徐徐下线,这就是华隧盾构技术研发团队78人日夜奋战312天的心血结晶。
2008年,经博彩平台 批准,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集团内部轨道交通工程板块优质资源,控股成立了股份制企业——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华隧被列为博彩平台 首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企业。双模盾构机的成功研发,是华隧坚定执行建工集团决策部署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三个创新”(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举措,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探索出的一条广东智造之路。
盾构机,用于地下隧道及空间掘进,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现代化制造业的尖端技术,被誉为“国之重器”。华隧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推动盾构设备技术创新、实现盾构机国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2010年2月,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易觉为负责人的盾构技术研发团队,利用三菱盾构机大修的机遇,掌握了运行原理的核心技术。2011年,成功研制了首台直径4.35米泥水复合式盾构机。2013年,又成功研制出两台直径6.26米并联式双模盾构机,实现了泥水和土压两种模式“双剑合璧”,这是盾构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与进步,填补了国内空白,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鉴定,其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也许,他们正处在喜欢做梦的年龄。
而把梦想变为实现,却必须付出百倍的磨难与艰辛。
盾构技术研发小组的成员大多是不到30岁的年轻小伙和姑娘,他们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走上了盾构机研发这条艰辛探索之路。
施工企业自主研发盾构机,这在华南地区没有先例。他们倾其所学,一头扎进浩瀚而枯燥的研究中,凭着集体的智慧,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技术难关一一破解。
当一件件巨大的配件陆续运抵现场,正值酷暑季节,没有大型机械组装的室内厂房,大家就在露天场地进行拼装。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不一会儿,工作服就全被汗水湿透。电焊作业人员硬是冒着60度的高温,优质完成了高标准的耐磨焊、主轴承等电焊施工。每一个部件的运作成功,都凝结了他们无尽的辛劳与汗水。他们说:“自己造的盾构机,当然要精益求精!”
两台双模式盾构机甫一下线,便立即投入广州地铁九号线2标施工。面对华南地区最复杂凶险的地层,攻坚克难,经受考验,穿越河流、溶洞,成功到达广州北站,证明了双模式盾构机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随后,又投入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穿越花岗岩孤石地层、破解钢板桩的“拦路虎”,所向披靡,得到业主代表的高度赞誉,称华隧人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2013年12月,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到华隧调研,指示华隧要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道路。恰逢佛山市致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2016年7月,中铁华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在顺德奠基,总投资10亿元,年生产50台盾构机。2017年8月,首批2台盾构机喜迎下线。
创新,永无止境。继并联式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之后,研发团队又研发应用了MJS水平加固施工技术、盾构机冷冻刀盘技术、盾构机密闭始发及到达技术,合称华隧“四大发明”,将华隧盾构技术水平推上了国际领先的高地。
历经多年的耕耘,研发团队共获得国家专利52项,省级工法65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18项,广东省市政行业科学技术奖8项。团队荣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全国铁路“火车头”奖杯、“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公司承接的工程荣获 “金匠奖”、“詹天佑故乡杯”奖、“南粤工匠•创新奖”。公司两次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性轨道交通施工企业。
技近乎道,匠心筑梦。华隧盾构技术研发团队以铸造极致的“工匠精神”,诠释了国企的担当,在推进中国智造、科技兴国的进程上写下了广东建工人、广东国企人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