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海水务博士后出站暨科研项目报告会”在深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南军、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吉芳英、同济大学教授曹达文、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尹魁浩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总经理谭奇峰、副总经理李冬平等参会,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员现场指导。
报告会上,粤海水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站博士杨海燕对其博士后课题《活性炭——超滤水质安全保障绿色工艺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该课题建立了东江水膜污染物的识别方法,并对膜污染机理及活性炭控制膜不可逆污染进行了研究,开发出絮凝/活性炭——超滤短流程工艺,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对东江水处理工艺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专家组评议,认为杨海燕博士在站期间取得了优秀的成果,达到出站要求,一致同意其出站。据了解,杨海燕为工作站成立以来首位出站的博士后。
此外,粤海水务产学研合作伙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代表就其与粤海水务共同研究的《以超滤膜为核心的水质安全保障绿色工艺研究》《旋流沉砂系统除砂性能提升技术研究》《小型智能化污泥好氧发酵系统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南沙新区优质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等四个水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汇报,其中部分项目在粤海水务下属相关水资源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中已取得良好成效,获得了现场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全部课题均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深圳市人力资源局领导及与会专家对粤海水务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今后将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助力企业引进科技创新项目及高端人才,为民生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条件。
据悉,粤海水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于2012、2013年分别通过广东省、深圳市审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5年经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建立。截至2015年10月,深圳市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仅分布于全市106家企事业单位。粤海水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注水资源研发人才的培养,同时利用技术平台优势整合产学研力量,为水资源相关业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提供了可借鉴模式。2017年,粤海水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继续引入多名水资源相关专业博士后科研人才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