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晟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广东省属国有独资重点企业。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广晟集团成为以矿业、电子信息为主业,环保、工程地产、金融协同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是实体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控股A股上市公司最多(6家上市公司)的广东省属企业。截至2022年10月,广晟集团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84个,拥有授权专利4396项(其中发明专利952项),科技人员达到5358人,位列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38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32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广晟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通过强化业态创新、主体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体制机制焕发活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在深化改革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业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围绕全省培育“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强芯”工程等重大战略部署,广晟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优势与资源优势,主动担负起国有企业在国家、全省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动企业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着力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是加大产业并购力度。以资本运营、合作研发为抓手,着力向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和转移。近年来,广晟集团成功投资并购控股中金岭南、风华高科、广晟有色、国星光电、佛山照明、东江环保6家A股上市公司,着力将主业向资源性、引领性行业聚焦。
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的矿石运输索道
二是加大“走出去”力度。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眼全球实施并购,着力储备铅、锌、铜、金、银、钴、镍等优势矿种资源。目前广晟集团在境外已收购、投资5家海外上市公司,境外实际控制4座运营矿山,资源储量总价值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探采矿权,大大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引进来”力度。成功控股台湾上市企业光颉科技,助推产业链延伸至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移动终端和汽车电子高阶智能制造领域。
强化“主体创新”,科技创新基础得到新增强
面对当今世界各类风险矛盾的挑战,广晟集团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主业发展和企业功能定位,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专业研发机构聚集,做了大量“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大投入保障高水平科技创新。广晟集团始终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年度研发投入呈逐年递增态势。2021年研发投入24.81亿元,同比增加13.28亿元,同比增幅115.25%,创历史新高;2020年至2021年,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达到36.34亿元,年均增长69.50%,为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攀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坚持以大平台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出台《广晟集团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方案》,整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研发机构,实现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主要研发机构全覆盖。广晟集团控股上市公司风华高科成为同行业唯一一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六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CDP联盟的企业。
风华高科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是坚持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保障高标准科技创新。实施“十百千万”人才集群建设,着力打造10名一流企业家,100名博士研究生精英人才,1000名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10000名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落实“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核心创新人才”工资单列机制,全面赋予他们团队组建权、资源调动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机制留人,让他们一心一意扎根广晟、致力创新。
强化“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
广晟集团坚持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卡脖子”技术为切入点,努力争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矿业板块先后破解镓锗共萃、镓锌分离等多项业界难题,镓锗铟铜综合回收项目全面达标;“氧压浸出”项目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带动了国内锌冶炼技术的换代升级;“全流程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铅锌冶炼行业率先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业界首创“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钙盐浸矿提取稀土工艺”科技成果,突破长期制约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的氨氮环保瓶颈,有效解决了科技研发与成果产业化“两张皮”问题。
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氧压浸出生产线
电子信息板块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攻克主业核心技术,在陶瓷粉体、浆料等高端材料的国产化应用上突破了“卡脖子”问题,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对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核心材料的垄断局面;新开发的LED显示器件基本实现传统产品国产替代,广泛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博鳌亚洲论坛、里约奥运会、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场景;攻克了调色驱动技术工艺难题,在行业内首次实现LED灯管全兼容调色和筒灯光电源一体式自动化生产;成功研发万米级LED深海照明装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我国深海照明技术装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国星光电Mini LED生产车间
强化“制度创新”,创新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
广晟集团加大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在集团总部组建科技部,统筹集团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出台《广晟集团创新驱动发展奖励办法》《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制度文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极大激发了企业科技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021年集团对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发放科技创新专项奖金合计1,363.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创新大会
二是将研发投入视同营业利润。对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10%的创新型企业给予归母净利润加成计算,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构建“投入—创新—盈利—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在省属企业率先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行动。将产业“卡脖子”清单作为重点科研任务和“揭榜挂帅”项目,把创新的赛道向每个人、每个团队敞开,让有能力的创新人才在攻坚克难中一展抱负、成才成长。截至目前,已推出“揭榜挂帅”项目16个,其中3个项目成功引来3名院士揭榜,项目总金额近2亿元。
改革成效
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广晟集团控股6家上市公司已与所在行业知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组建了产学研创新平台。特别是重组广晟研究院,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集聚、资金筹集、产业投资“六位一体”的创新发展平台,有效破解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两张皮”问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制定落实“十百千万”人才集群引进计划,对上市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纳入综合改革试点企业的工资总额实施备案管理,落实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职业经理人、核心创新人才的工资单列机制,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激活内生动力。2022年以来,集团控股上市公司风华高科通过猎头、院校和技术合作机构,成功引进一支国际同行头部企业技术团队、国内外行业专家顾问、技术骨干、博士共23名高层次人才。收获了一批高含量的科技成果奖项。截至目前,广晟集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1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项。其中,国星光电“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省属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期为“零”的历史性突破。助力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业绩增长。在科技创新引擎驱动下,广晟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59.55亿元,所属6家上市公司及中国电信持股市值合计超1000亿元,顺利实现市值和营收“双超千亿”目标。盈利能力大幅增强,2021年利润总额53.81亿元,净利润42.74亿元,相比2019年分别增长49.89%、45.90%,位居省属企业第三。